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误区:男孩儿要坚强,女孩儿得温柔

[复制链接]
tm123456 发表于 2020-4-28 14:31:0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3355
生活中我们对性别的认知存在很多刻板印象:男孩儿应该勇敢,不要轻易掉眼泪;女孩儿应该温柔,行为举止要得当。
事实上,这种“刻板印象”下的教育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今天,堂妈邀请了幼儿教育专家,来给我们来谈谈性别教育的具体内容。
文 | 牟佗
不同时期孩子的性别意识
大多数孩子在出生后几个月就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他们能分清妈妈和爸爸。
  • 1~2岁“性别标志”阶段

1~2岁的孩子能明确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分得清男性和女性。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性别的认识是根据外部、表面的特征,如头发长度、服饰颜色等。
  • 2~4岁“性别固定”阶段

2~4岁的孩子大约知道什么东西是男性用的,什么东西是女性用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性别的“守恒性”有一定理解,知道男孩儿将来要长成男人,女孩儿将来会长成女人。
但他们仍相信改变服饰或发型能导致性别转换。
  • 4~6岁“性别一致”阶段

4~6岁的孩子的性别意识基本发展完成,能明确一个人的性别和性别相应的特征。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开始确信性别的一致性,知道即使一个人“穿错了衣服”也不会改变性别。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这些是理论依据,大致可以帮助宝爸妈判断孩子属于哪个阶段。
1~6岁是进行性别教育的最佳时期,6岁以后孩子的性别意识基本完成,再想进行性别教育的调整,效果事倍功半。
同时, 青春期对性别意识会有一定的重塑,也是性别意识完善的关键时期。
性别教育中的误区
关于性别教育,宝爸妈应该“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从孩子的性格和喜好出发,而不是仅凭孩子的性别预设“男孩儿应该怎样”或“女孩儿应该怎样”。
先看看宝爸妈在性别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吧。
  • 混淆孩子的性别

混淆孩子的性别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异性化教育。
宝爸妈觉得好玩,或对孩子的性别不太满意,让男孩儿穿女孩儿衣服,女孩儿穿男孩儿衣服,这些不妥当的做法容易造成孩子的性别认同混乱,从而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正常生活。
  • 不考虑心理性别

也有些宝爸妈仅仅关注孩子的生理性别,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性别。
男孩儿一定不能玩洋娃娃,女孩儿一定不能跑跑跳跳,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性别刻板印象。
宝爸妈应该综合考虑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性别特征,给予更适合孩子的教育策略。
同时也不能只考虑心理性别而忽视生理性别,综合考虑最佳。
  • 完全顺其自然、放任不管

生活中对孩子造成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比如电视节目、一句话、一个人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性别意识。
所以,宝爸妈完全顺其自然的话,身边的环境还是会影响孩子,这样无异于将孩子的性别教育交给了完全不可控的因素。
宝爸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性别教育方面的引导,在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综合特征的基础之上,给予更适合的教育。
  • 过于担心、时常焦虑

少数几次不恰当的行为,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如同沧海一粟,宝爸妈不必忧心,只要大方向上处理好了,具体生活中尽量注意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即可。
推荐的性别教育方法
宝爸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 宝爸妈的以身作则

宝爸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宝爸妈的性别意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别意识。
宝爸妈需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性别,了解自己的性别差异、特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如果爸爸经常呵斥妈妈,把“女人就应该乖乖在家带孩子”之类的话放在嘴边,而妈妈柔柔弱弱、不敢发言,就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
带孩子应该是爸爸妈妈两个人的事情,同时要充分肯定全职妈妈的价值。
  • 尊重孩子的性别特征

宝爸妈给孩子提供适合生理、心理性别特征的衣物、玩具,使用适合孩子性别的颜色、物品。
要综合考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性别,如果男孩儿喜欢的话,可以给男孩儿提供颜色偏淡雅的衣服,更为柔和一些的玩具。
  • 创造适合孩子性别特征的教育契机

根据家庭成员的性别差异、特征进行分工,同时肯定每个性别的优势。
比如,宝宝的如厕训练,同性家长的训练效果会比异性家长好很多。再如,同性的亲子共浴,是进行性教育的好时机。
可以结合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如果男孩儿倾向“女孩儿的特性”,宝爸妈希望孩子拥有更多“男孩儿的特性”,可以多给予孩子展示“男孩儿特性”的机会,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但不要过于强求,宝爸妈遵循孩子的本性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 正确理解双性化教育

关注孩子的性别,不如培养孩子的个性。
双性化教育是指培养孩子掌握双性优势,传统意义上男孩儿的勇气、胆量、创新、逻辑,和女孩儿的细致、柔和、善解人意等性格特征,并不是某一性别所独有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
宝爸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和侧重,让孩子拥有更利于成长的多方面性格特征。
比如,可以让胆小的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锻炼勇气,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多做手工活动培养细致心思。
并不是男孩儿必须坚强,女孩儿必须温柔。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只要开心都可以大笑,但不要影响他人;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只要难过都可以大哭,但不能伤害自己。
情绪的发泄应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为人处世的方式要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而不是仅仅因为我是男孩儿或我是女孩儿。
作者介绍
牟佗,幼儿教育专家,潜心研究儿童教育多年,经验丰富。
别让刻板印象,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马黑板报
小马黑板报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