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这条两百年老街,我记录下了它2020年的样子

[复制链接]
tm123456 发表于 2020-6-1 09:21:2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1009


如果要问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在哪里?那必定是我们马鞍山和县。
和县古名历阳,“和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北齐天保六年(555年),齐梁在历阳设制,改历阳为和州。和县在历史上首度有“和”,应由此开启。如今的和县县域面积1319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历史文化名城”。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马鞍山,有一条历经了200年历史的古街,它的名字叫篾(miè)匠街,位于马鞍山和县的县城内小市口内。



问及篾匠老街的住户,他们都表示已经记不起这条街是何时建的了,含糊的记忆就是已经200年左右了。这条百米的街区承载了4、5代人的回忆,见证了老马鞍山2个多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





青瓦老墙上布满了坑坑洼洼的时光印记,这里现存的房屋多为民国时建造,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特点,泛黄的矮楼墙和稀松的青瓦已成了马鞍山发展变迁的缩影。




许多当地人家的房屋从建筑好开始就未曾改建过,依然原封不动地以从前的姿态呈现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的锁头配上古色古香生锈的门头,别有一番韵味。




只有老宅才有的标配天窗,用于通风、采光。





走到老街深处,这口井便吸引了小马君的注意力,询问了周围的居民得知这口井在老街建立初始就一直伫立于此,井边的凹槽全是这两百年来居民们用拉绳磨出来的,不得不感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平日里,街上的居民还是会用老井里的水洗洗东西,冰镇点瓜果。




有很多人不明白这条街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篾"指劈成条的竹片,篾匠的基本功就是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种各样的篾。


篾匠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很多篾制用品,我们所熟悉的凉席、笼屉,竹梯都是篾匠制品,但随着塑料制品和器械化生产的出现,手工的篾制品几乎被淘汰。



走进这条街,就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砌着竹片和篾匠工具,此处是篾匠与竹器行业的聚集地,便取名“篾匠街”。


一张木板凳,几把工具刀,一坐坐一天,这就是篾匠工人的一天。



老师傅说道:“我家世代是做这个的,我也是做了一辈子,虽然讲现在的生意肯定不如以前景气啦,而且这种事需要沉下心来一坐坐一天,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了。”老师傅并没有遗憾,相反他的心态非常平和淡然,他觉得把自己手头上的事做好比操心未来更重要。



这些篾匠师傅的手艺皆是从祖祖辈辈那流传下来的。猫着身子干满一两天才能做好一个篾匠品,长年累月下来,手上留下的全是深深浅浅的伤疤和厚厚的老茧。



我们皆是苍茫墙隅下的芸芸众生,在辗转徘徊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之时,在奔波劳碌求生存无虞之时,也该偶尔停下,于工匠精神中思考我们丢失的温情与沉淀,锲守应犹在,守得云开见月明。



交错纵横的深巷藏着一代代人的人间事。




陈爷爷告诉我们,自己从出生就在这条街上了,一家人基本上也都是土生土长的和县人,现在自己的儿女纷纷出去了,自己和老伴还有邻居老伙计尽享晚年夷愉,这条街基本上老年人居多,每天坐在自家院落里看看古街的阑珊灯火,心里偶尔也会有一丝酸楚和人去楼空的惆怅。





走在老街上还可以闻到老旧的木质建筑物里透出来的丝丝霉味和竹制品味儿,空气中的气息被风吹散,裹挟着暖阳,飘向老街的每个角落,透过厚厚的砖墙,一直飘进老人的睡梦中。




老街就像是那所谓的世外桃源,无论外面世界如何沧桑,老街似乎永远停驻在百年前的样子,保持着最初的纯粹与朴实。




春天从来不少,而老街的春却在扳着手指头过日子,也许在旁人看来这狭窄的圈子里已经容不下这个时代的野心和速度,可是老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有世间百态,也有人情冷暖,无数的普通人生活在这里,为了柴米油盐而忙碌,也保留了即将失传的手艺活,无数个普通的日常生活熬成了独属于老街的记忆。

如今,和县篾匠街已得到保护,并即将利用规划。



老街通南北
日霞贯东西
万家霓虹闪烁不如去老街漫步
让生命得到返璞归真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篾匠街唤醒了我们关于情感的回忆
找寻最真实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马黑板报
小马黑板报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意见
反馈